電話:0551-62672521
Q Q:455743647
郵箱:455743647@qq.com
網址:www.xhylaser.cn
來自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的啟示
發布日期:2018-06-15 08:33:50
江淮機電網6月13日報道 當前,互聯網和智能制造融合、制造業與金融業融合發展已成為加快“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牢牢把握互聯網+、智能制造、產融結合等發展契機,以互聯工廠為抓手,專注于提供國內“互聯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成為智能制造典范;同時,明匠智能通過“行業龍頭企業帶動+政府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的產融結合新模式,幫助企業解決技改資金不足的難題。明匠智能在智能制造領域積極探索改革,智能制造與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模式成為典范,其發展經驗和發展模式值得在全國推廣和應用。
一、我國智能制造和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背景分析
(一)發展智能制造是推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制造體系,但與先進國家相比,大而不強的問題突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增長動能轉換等相互交織,長期以來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對于推進我國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構建新型制造體系,加快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二)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智能制造升級方案迫在眉睫
《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智能制造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力爭通過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建立我國自主的智能工業生態體系,但目前我國制造業尚處于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并存,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發展不平衡的階段。發展智能制造面臨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裝備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標準/軟件/網絡/信息安全基礎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給能力不足,缺乏國際性的行業巨頭企業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問題。相對工業發達國家,推動我國制造業智能轉型,環境更為復雜,形勢更為嚴峻,任務更加艱巨。特別是但具體到企業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仍然面臨信息化、自動化基礎薄弱,智能制造實現程度較低等難題。當前,研究中國模式的智能制造升級樣板,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智能制造升級方案迫在眉睫。
(三)融資難成為制約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的瓶頸
近年來,“融資難、融資貴”仍是困擾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瓶頸”問題。據有關報告結果顯示,中小企業2016年利稅貢獻穩步提高,成為吸納就業絕對主力,但98%中小企業仍難以破解“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亟需探尋融資新路徑。就智能制造產業而言,當前,在國內該產業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90%的中小企業智能制造實現程度較低,其中,融資難成為企業智能化改造的痛點,據統計,智能化升級資金來源中自有資金占67%,銀行貸款占比25%,相比大企業,中小微型企業極難從銀行獲得貸款,只能依靠自有渠道籌集資金,“融資難、融資少、融資貴”最終阻礙了眾多中小企業發展智能制造,實現轉型升級。
二、明匠智能促進智能制造和產融結合協同發展的實踐
近年來,明匠智能抓住“互聯網+ICT技術”與制造業結合的發展趨勢,積極推動物聯網、云制造、大數據、網絡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融合發展,專注于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打造國內唯一擁有自主化、定制化智能工廠系統的單位,成為了中國智能制造重要的定標單位之一。公司通過扎實推進現有行業技術,完整服務高、中、低端離散制造業,基于算法、數據、經驗為客戶切實提供精致、高效、穩定的系統與高價值服務,成為引領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方向的標桿企業。
(一)專注于提供國內“互聯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當前,我國制造業整體處于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階段,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需求迫切,但是由于國內企業很多應用級設備產品年代不同,控制系統類型繁多,應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品牌多達十余種,多為單機設備運行,不具備監控功能,依賴于現場人員管控,效率和安全性較差,不同設備之間配置、性能、負載差別較大。當前僅個別最新設計的智能生產線具備信息化基礎能力,尚未形成集中監控的群體效應,隨著設備不斷增多,對管理能力有更進一步的要求。針對這一問題,明匠智能積極尋求開啟工廠內不同設備互聯互通的“鑰匙”,采取研發人員進場駐廠的形式,針對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精益改造生產設備和生產線。同時,通過建立自主研發的智能網關“牛頓1.0”系統,成功實現不同品牌設備、不同協議間的無縫轉換,從而集成所有生產流程中的數據,傳輸到工業云平臺、智能工廠平臺,“指揮”現實中的生產流程,最終實現智能制造,憑借更加本土化的技術方案,明匠智能也一舉成為國內工業4.0龍頭企業。
(二)創新“行業龍頭企業帶動+政府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的產融結合新模式
為解決企業智能化改造資金緊缺的難題,明匠智能積極引導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并借力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大對實體經濟和重點產業的支持力度,由公司、政府、基金或其他金融機構及銀行共同出資成立產業投資基金,并通過金融租賃公司間接持有數字化工廠資產,其中基金的優先級出資人為銀行、保險等金融資本,中間級出資人為政府引導基金、國有企業,劣后級出資人包括明匠智能、基金管理人、社會投資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以股權投資、債券投資等方式支持本地規模以上工業制造企業加快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實現降本增效、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其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時,作為劣后出資人,明匠智能與制造企業約定根據工廠智能化改造后所產生的實際效益進行利潤分成,進一步降低了企業技改風險。
具體來看,明匠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是在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國家戰略背景下,由上市公司黃河旋風全資子公司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私募投資基金,首期規模人民幣為5億元,其中5年為投入期,1年為回報期,可視實際情況延長1年。該產業投資基金旨在通過對產業鏈金融模式、金融產品和服務、基金合作模式的創新,破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啟示與建議
(一)適應本土化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是實現制造強國的關鍵
工業物聯網應用是明匠智能的核心技術,通過整網、整廠,做組網搭建,把所有工廠里面不同型號、不同品牌、不同規格的設備,通過基礎數據采集的方式,將數據傳輸至物聯網的云端數據庫,再通過后臺MES系統進行整體的操作和流程管控,這項技術在全國占據領先地位。明匠智能作為智能制造總包服務商,為制造業企業提供智能制造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明匠以獨特的技術方式切入工業4.0 的核心環節,主攻工業通訊和工廠級系統集成方向,真正迎合了國內制造業的痛點,專注全產業鏈獨立自主研發,主要核心部件如MES軟件、APP、信息采集板卡、機器人等都是自主設計生產,從軟件到硬件全部采用自主方案,打通了“智能核心零部件-軟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產業鏈各環節,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同時,該方案能夠將我國工業4.0項目的實施難度降低60%,維護成本降低90%,能夠更快更好地幫助傳統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制造轉型,形成強大的用戶粘性,成為智能制造國家級示范,服務于制造強國建設。對此,建議國內產學研界各方學習借鑒明匠智能制造的先進模式,積極引入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搭建孵化服務平臺,加快對傳統生產模式的改造與升級。
(二)依靠成功的商業模式撬動全國各行業智能制造升級需求
明匠的產融結合模式聯動政府-銀行-產業資源,有助于克服客戶前期投入大、投資意愿低、工程建設周期長等難題,激活企業的智能升級需求,撬動巨大存量市場。產業投資基金依托于明匠智能在國內智能制造、工業4.0整體解決方案領域的強大優勢以及管理者專業的管理能力、融資能力、項目運營和風險管理能力,在促進區域產業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級的同時,通過資金循環利用和再融資,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所代表的財政出資的引導效應和杠桿作用,提升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產業政策的實施效果。對此,建議國內制造企業、金融機構、投資基金能夠借鑒明匠智能靈活、共享的產融結合新模式,積極引導財政資金、投資基金、企業自有資金等各類資本注入實體經濟,創新商業模式,搭建資金平臺,服務于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資金需求。
(三)利用“政產學研用”密切合作推動智能制造企業做大做強
作為國內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規模最大,工業自動化、信息化、工業數據技術最領先的單位之一,明匠智能并非閉門造車、孤軍作戰,公司與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工信部通信信息研究院、電子標準化研究院等多個著名高校、研究機構聯合研究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與工信部、上海市經信委、中關村軟件園、廣東、浙江、湖北等多省市的分管經濟與信息化工作的政府機關建立了長期有效務實的合作關系,聚焦國家和地方智能制造重點領域,聯合全球最先進的科技團隊加快產品創新。同時,在市場開拓方面,明匠智能主要開拓白色家電、機械加工、新能源汽車、機器人、鋼結構焊接等領域的智能生產線改造,先后與格力、海爾、長城汽車、中建鋼構、特變電工等多家知名企業開展訂單合作,將技術先發優勢成功轉化為業績增長,擴大了企業的品牌影響力。明匠智能的成功依賴于企業自身搭建的全國性的創新網絡和創新平臺,通過創新關聯模式,實現主體協同互補合作,也依賴于企業對國家智能制造發展政策方向的把握,更依賴于企業及時定位并聚焦目標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可以說,明匠的“政產學研用”模式同樣非常值得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學習。(賽迪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