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551-62672521
Q Q:455743647
郵箱:455743647@qq.com
網址:www.xhylaser.cn
民企如何投資“一帶一路”?聽聽專家怎么說
發布日期:2017-10-16 08:41:53
“在‘一帶一路’建設上,民企既是生力軍,也是主力軍。”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歐曉理在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與中國民企發展論壇上如是強調。
歐曉理表示,據相關大數據統計,在“一帶一路”建設上,中國企業的熱情在持續高漲。在“走出去”企業影響力排序中,中國民企也占據了將近半壁江山。
在影響力排序中,前50名央企占了36個,央企比例占36%,地方國企占20%,民企占42%,合資企業占2%。可以看出,民企已經將近占了半壁江山?!爸徊贿^在不同領域,國企和民企有著各自不同的優勢,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這種重資產的領域,國企力量有優勢,在產業園區的建設等方面,民企的優勢更大一些?!睔W曉理說。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以來,中國民企積累了更多“走出去”經驗,不過也面臨新的形勢。今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對企業境外投資方向劃分為鼓勵、限制、禁止三類,旨在進一步引導和規范企業境外投資方向。
民企如何在諸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找投資機會,又如何適應新的形勢,是外界關注的話題。
建議首選東南亞
有專家現場表示,中國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建議首選東南亞尤其是中南半島。
我國和東南亞海陸聯通,華人華僑數量較多。我國和東南亞國家(新加坡除外)形成垂直分工,對方的礦產品和農產品是我國需要進口的大宗物資,而我國工業品又是對方所需要的。加之東盟建立的10+1自由貿易協議,關稅、法律制度等相對友善,都使得東南亞是一個更適宜的投資熱土。
絲路金融公司投資合伙人莊瑞豪表示,東南亞是比較適合的投資地。中國過去積累的資源和技術優勢,都是東南亞所需要的。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中國企業如何在保證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分享到東南亞國家經濟8%-10%左右高增長的紅利?拓展海外市場也是必然的選擇。
國觀智庫副總裁陳亮表示,我國傳統優勢產能、裝備制造優勢產業、農業和農產品加工、商業,以及工業園建設等領域企業是有優勢的。比如中國紡織業企業,可以重點考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國,在這些國家投資建廠能利用出口歐美市場的普惠關稅,來降低出口成本。工業類企業可以關注東南亞地區中南半島,如馬來西亞、泰國等國,中國企業在這些國家投資較多,依托中國在當地的經貿園區還能調動更多國內優勢產能和技術。
除了東南亞,也有專家提到東歐市場可以重點關注。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表示,東南亞和東歐這兩個市場投入產出的回報率是看得見的。東歐市場不要小看,非常有潛力。因為東歐現有的基礎、自然生態環境、人的素質等都是相對較好的,東歐市場的生活必需品和簡單的工業制品,特別是建立工業品生產的合資合作,比較適合中國企業進行發揮。
金融“走出去”需加快
2000年左右,中國企業“走出去”依托于當時豐富且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現在的形勢發生了改變。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高堅表示,去年我國外匯儲備還在下降,政府對海外投資也有一些控制。在新形勢下,金融首先要“走出去”。過去靠中國拿錢做基礎設施,放到“一帶一路”大框架下,僅靠中國自己的錢是不夠的,也是難以持續的。所以,需要金融“走出去”。
如今,中國金融機構在加速“走出去”,設立海外機構等。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除了國開行、進出口銀行,有越來越多中國商業銀行等機構積極布局。如增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項目儲備,設立專項資金,增加沿線國家海外分支機構和人才儲備等。
協鑫控股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王東表示,他們企業當初“走出去”的時候,獲得了國開行、進出口銀行較多的融資支持。企業“走出去”之后,最終貸款融資還是會選擇在投資地,融資這塊僅靠民營企業自身難以實現,需要政府出面搭建一些更好的融資平臺。
莊瑞豪表示,在金融“走出去”方面,像在東南亞有不少金融并購機會。中國的民營企業投資金額不用太大,就能成為當地既有金融機構的戰略投資者。當民企有當地的金融合作伙伴和當地的金融基礎之后,民企跟國企談判的條件和能力,都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
風險是民企需共同面對的問題
王東表示,“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機會確實越來越多,但沿線每個國家情況都不一樣,政治、經濟狀況都在變化,風險主要靠企業自己來把控。
如何減少投資風險?中國民企與當地企業或政府加強合作,無疑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王東分享協鑫“走出去”的經驗,提到企業需要開放合作。比如海外的一些能源項目,一定要和政府指定的公司合作,與當地政府指定公司一起投標,按要求給予他們一定股權,這樣項目投標會更符合當地政策,也方便中國企業獲取土地、資金資源等。
還有與當地企業展開靈活的合作。比如協鑫在越南投資太陽能電池板制造項目,并不是建一個全新的廠,而是到越南企業內投資生產線,帶著中國企業的裝備、技術、管理和材料過去。在越南市場上的訂單用的是越南的品牌,國際訂單用協鑫自己的品牌,這樣能規避國際上“雙反”的風險。
霍建國也指出,民企去海外投資,當地政府或企業要么投錢、投人、投土地或者投政策,一定要融入當地的機制來分擔風險。但凡國際上的重大項目,沒有只是靠一家銀行,或一個國家單獨來抗的,都是跨機構的綜合貸款,這樣項目融資才會更安全。(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