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551-62672521
Q Q:455743647
郵箱:455743647@qq.com
網址:www.xhylaser.cn
苗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強國建設
發布日期:2016-09-10 08:50:16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一年,要充分認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意義?!?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苗圩在2016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做題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主題演講時表示。本次論壇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
苗圩在主題演講中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總攬全局、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創新,也是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應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主動選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大舉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制造業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苗圩強調,要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尸企業,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一是著力化解過剩產能。產能嚴重過剩是我國制造業“供給側”最大的問題,也是造成供求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要加大政策力度,制定實施煤炭、鋼鐵等重點行業分業施策專項方案,引導過剩產能主動退出。加快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和法律責任追究機制,從制度層面確保產能過剩行業不再重復上新的建設項目和產能擴建項目。同時,還要輔以相關的兜底政策,妥善解決長期積累的債權債務、不良資產、職工安置、生活保障等突出問題,使過剩產能加快退出。二是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處置“僵尸企業”是化解過剩產能的牛鼻子,是繞不過去的坎,是必須要做的手術。處置“僵尸企業”要按照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的要求,通過兼并重組、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破產清算等途徑,平穩有序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
第二,補齊創新能力、質量品牌和工業基礎短板,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一是著力增強制造業創新能力。重點是打造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改變當前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分散斷裂、各自為政的狀況,消除從實驗室產品到產業化之間所謂的“死亡谷”,提高關鍵共性技術供給的有效性。二是加快提升產品質量品牌。加快國內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并軌,組織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質量技術,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及一批國內著名品牌,努力提高中國制造的質量水平和品牌美譽度。近期,國務院專門部署了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支持企業提升技術研發和創意設計能力,開展國際對標和產品品質對比,培育和宣傳“中國品牌”,努力提升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和品牌認可度,以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三是夯實工業基礎。圍繞《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開展重點領域“一攬子”突破行動、實施重點產品“一條龍”應用計劃、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基礎平臺、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中成體系地解決一批標志性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的工程化和產業化,從根本上解決工業“四基”能力薄弱問題。
第三,有效降低企業綜合成本,釋放微觀主體發展活力。一是降低要素成本。加快發展技術市場,健全知識產權創造與保護機制。鼓勵發展互聯網金融、眾籌眾包、金融租賃等新型融資方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還要在提高工業用地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下功夫,進而降低我國制造業的綜合成本。二是降低交易成本。今年國務院再次取消、停征和整合一批政府性基金收費項目,并正在研究進一步的降低稅率措施,各地方政府也清理規范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企業稅費方面負擔將進一步減輕。三是降低制度性成本。圍繞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優化監管服務流程,落實優惠政策,開辟綠色通道,減少檢驗、檢測、認證等各類收費事項,加強監督檢查和問責,為企業降本增效擴大空間。
第四,推進制造業和互聯網深度融合,化解供需結構錯配矛盾。一是加快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從2015年開始,在財政部支持下,工信部啟動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已有110個智能制造試點項目入選。2017年將進一步擴大范圍,在全國推廣有效的經驗和模式。二是發展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重點是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解決市場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使生產系統與供應鏈系統、電子交易系統無縫對接,實現零庫存、零浪費的精益生產和精準供給。三是支持大企業利用互聯網開展“雙創”基地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制造企業建設互聯網“雙創”平臺,匯集創新資源,利用創客空間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和網絡協同制造,帶動中小企業參與供應鏈協同創新,建立資源富集、創新活躍、高效協同的“雙創”新生態。
苗圩指出,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制造業發展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要義是“改革”,實質是通過改革促進資源有效配置,推動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對制造業領域來講,改革的重點是:一要深化要素領域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通過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加快人力資源市場、土地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市場以及煤電油運等要素市場的改革,減少政府對要素市場價格的干預,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調控作用,矯正以前過多依靠行政配置資源帶來的要素配置扭曲,激發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資本進入制造業的積極性。
二要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環節和關鍵一招。按照國務院部署,繼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注重上下聯動,不斷提高制度供給的質量和水平。特別要針對民間投資、非公經濟、中小企業面臨的“玻璃門”、“彈簧門”等問題,著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同時,要補齊事中事后監管的短板,掃盲區、消隱患,更加注重改進對企業的服務。
三要統籌五大政策支柱,實施精準的產業政策。今年以來,工業經濟運行中的地區、行業分化現象進一步加劇。不同行業、地區遇到的困難有共性的原因,也有個性的因素。這需要我們更加注重因業施策、因地施策,特殊情況下還要因企施策,比如處置“僵尸企業”。按照國務院要求,近期我們連續出臺了有色金屬、建材、消費品等行業分類施策的意見,積極推進汽車等行業指導性文件的制定。下一步,將推動產業政策由選擇性、傾斜式政策為主向普惠性、功能性政策轉變,注重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環保、國土等政策的銜接配合,不斷強化對制造業發展的支持。
“在供給側發力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對需求端的引導,要注重通過消費結構升級帶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要著力引導社會投資需求,以服務國家戰略目標為出發點,引導社會投資向制造業的薄弱環節傾斜,補短板、增后勁。要著力開發居民消費新需求,培育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等高端、綠色、健康的社會消費觀念和消費需求,倒逼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要著力拓展國際市場需求,創新產品、質量和服務,在鞏固傳統比較優勢的同時,更加注重培育新優勢、開拓新空間。總之,要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端管理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更好地服務制造強國建設。”苗圩強調。
苗圩強調,下一步將繼續發揮企業、行業組織、科研院所、各級管理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齊心協力、同心同德,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共同開創制造強國建設的新局面。
中國工程院院長、院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周濟作了題為“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主題演講。在論壇上,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金壯龍作了題為“大型客機項目的創新實踐”的主題演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作了題為“建設質量追趕型產業體系”的主題演講,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作了題為“海爾向體驗經濟轉型以創造制造業在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力”的主題演講,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徐一平介紹了江蘇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制造強省建設有關做法和經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賀東東作了題為“制造即服務,數據即價值”的主題演講,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總信息師王勇智作了題為“中國高鐵裝備的創新發展”的主題演講,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干勇作了題為“中國產業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建設簡述”的主題演講,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及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院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柳百成作了題為“提升工業基礎創新能力”的主題演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呂薇作了題為“供給側改革助推制造強國建設”的主題演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海成作了題為“智能制造工程驅動工業創新發展”的主題演講,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杰作了題為“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綠色制造發展”的主題演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盧山作了題為“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題演講。
本屆論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為主題,圍繞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針對提升制造業創新和基礎能力、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與市場環境等議題展開交流與討論。本屆論壇是戰略咨詢委自去年8月成立以來召開的首屆專家論壇,是我國制造業領域最具權威性的會議活動。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簡稱戰略咨詢委)是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簡稱領導小組)的決策咨詢機構,是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戰略性、全局性、專業性決策咨詢平臺。戰略咨詢委的主要職責是:對《中國制造2025》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政策措施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咨詢意見和建議;對擬提交領導小組審議的戰略規劃、實施計劃等進行論證、評估;對國內外制造業發展進行跟蹤和前瞻研究,提出專業建議;開展制造業國際合作研究,提出交流合作的相關建議;完成領導小組委托的其他咨詢任務。戰略咨詢委主任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路甬祥擔任,副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擔任。委員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網絡與信息安全、知識產權與標準、產業經濟、金融等領域的院士、專家及企業家組成。秘書處設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擔戰略咨詢委日常工作。(來源: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