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551-62672521
Q Q:455743647
郵箱:455743647@qq.com
網址:www.xhylaser.cn
共謀未來戰略新支點 汽車迎大變革
發布日期:2016-06-08 09:39:43
創新驅動 綠色、智能應成主基調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表示,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保持了適度增長。“十二五”期間,我國汽車工業年均增速超過7%,2015年產銷雙雙突破2450萬輛,連續7年在全球排在第一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1.72億輛。汽車工業已經成為拉動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有生力量。
但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產業競爭力仍較弱,還需要使整個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王瑞祥認為:“綠色、智能應該成為主基調。今天,世界業內同行共謀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新支點,必將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增添新的助力”。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沐華平則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到達“創新驅動”這一階段,汽車產業就是要注重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不斷向用戶和客戶推出滿意的新產品。重慶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將從加強研發、聚集人才、專利發展以及打造汽車生態圈4個方面入手,向“最強的汽車生產基地”目標而進發。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在致辭中表示:“2015年中國汽車總銷量首次超過2400萬輛,連續第7年領跑全球車市。但整車的銷量增幅只有4.7%,明顯的跑輸GDP。今年前4個月,中國汽車產量產銷增幅在6%左右,這再次證明中國汽車市場的低增長正在融入全球汽車市場的大的常態中”。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王俠表達了4點看法: 新能源汽車有望在中國率先成為市場主流產品;智能網聯技術的普及為汽車產品打開了價值空間;互聯網不僅帶來新的造車力量,而且會讓汽車的社會化更進一層;中國汽車品牌的成功將惠及全球消費者。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沐華平
王俠預測道:“汽車產業在今后10年的變化可能會超過過去的50年”,他同時認為,中國品牌的崛起將改變汽車產業格局,中外消費者將享受到更多中國紅利。
大變革之下 汽車業界共謀未來新支點
那么,對于汽車行業目前的形勢,各車企是如何看待的,又將如何應對?
戴姆勒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唐仕凱表示,“我們對中國是非常看好的”。“‘十三五’規劃表明,中國的城鎮化仍然還會發展,這對于汽車市場是很好的因素。”
對于戴姆勒以及其合作伙伴而言,在中國成功的關鍵將是國產化。“去年2/3的銷售車輛已實現本地化生產,我們與北汽一道不斷提升奔馳國產車型的份額”。此外,提高本土研發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相比以往,奔馳在本土研發的投入擴大了三倍。
然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未來幾年將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唐仕凱進一步表示,“電子化、數字化將會影響整個產業鏈”。同時,分時租賃、自動駕駛、以及新能源都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過去十年,中國汽車市場快速發展,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5.4%,占全球總銷量的比重從8.8%上升到27%。這當中,中國品牌取得了高速發展,始終保持著30%左右的增長率。
然而,中國品牌也呈現出低端價值、產品競爭力弱等特征。中國品牌面臨的市場壓力正不斷加大。
對此,朱華榮提出了四點建議:首先需要打造經典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其次是打造快速服務市場、響應用戶的能力;第三是打造大數據的整合應用能力;第四是打造多渠道盈利能力。
通用汽車戰略與全球業務規劃副總裁Michael Ableson則帶來了四項能夠改變未來汽車藍圖的解決方案,分別是電力驅動、自動駕駛、智能互聯和共享模式。
“很難說這四項技術將會如何發展以及形成怎樣的格局,但是至少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方向;而且我們相信長期來看,將會給我們帶來很好的回報。”
廣汽集團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馮興亞則分享了,其對于目前宏觀經濟現狀以及汽車行業全新特點的認識。
馮興亞表示,中國經濟和中國汽車市場均已步入新常態,增速從高速向中高速轉變,增長結構從失衡向優化轉變,產業結構呈現服務化、智能化、高端化特征,第三產業比重將持續上升。此外,增長方式從要素投入增長轉向創新驅動轉變。
開幕式全體會議參與討論嘉賓
“‘十三五’中國汽車市場將完成由2500萬輛向3100萬輛級別的跨越,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在5%左右”,馮興亞預計。
目前,中國已進入互聯網社會,汽車智能化互聯網化趨勢愈發明顯。汽車業競爭格局也由此轉變為生態系統,加之新公司的進入,將不可避免迫使傳統汽車制造商在多個領域展開競爭。此外,新能源汽車以及汽車后市場發展迅速;而汽車消費行為也將隨著消費群體的更迭而改變。總體來說,全球化和合作共贏仍將是當前汽車產業重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