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551-62672521
Q Q:455743647
郵箱:455743647@qq.com
網址:www.xhylaser.cn
蔡惟慈談機械工業運行形勢
發布日期:2016-05-20 13:03:52
4月27日,2016機電行業形勢分析會在安徽南陵舉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主任蔡惟慈擔任主講人。
2015年機械工業增速大幅回落,但與此同時,“十二五”以來發生的一系列趨勢性變化日益明顯,2016年下行有望趨緩趨穩;預計行業將在“L”形底部繼續盤整,全年可望實現與2015年相近的小幅增長。
工業發展“兩高于”變為“兩低于”
2015年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在上年業已明顯回落的基礎上繼續大幅回落,運行形勢確實比較嚴峻。
2015年1-12月全國工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比上年全年8.3%的增幅回落2.2個百分點,為2009年6月以來新低。其中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增幅比上年(10%)回落4.5個百分點,且低于同期全國工業平均增幅(6.1%)0.6個百分點。機械工業主營收入22.9779萬億元,同比增長3.32%(增量絕對值7383億元),與2014年全年增幅(9.41%)相比,增幅比上年回落了6個多百分點。增幅為金融危機以來低點。
機械工業利潤總額為1.599萬億元,同比增長2.46%(其中主營活動利潤同比下降2.12%),比2014年10.61%的增幅回落了8個多百分點;2.46%的利潤增幅比同期主營業務收入3.32%的增幅低0.86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96%,同比下降了0.06個百分點。
同期,119種主要產品中,同比增長的38種,占32% ,同比下降的81種,占68%。產量下降的產品占比高達近70%,對外貿易持續下行,出口增幅比去年全年8.01%的增幅下滑了1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110億美元。機械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3萬億元,比機械工業2014年12.72%的增幅回落3個百分點。機械產品綜合價格指數同比增幅至此已經連續48個月低于100%,重點聯系企業訂單同比增幅同樣處于下行態勢。
行業運行呈現多趨勢性變化
在同樣嚴峻的環境下,民營機械企業權重持續上升。其主營收入、利潤、出口創匯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不但高于國有企業,而且也高于三資企業,實現了遠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2015年1-12月機械工業、民企、國企、三資的主營收入分別為3.32%、6.48%、-2.65%、-5.75%。民企增幅高出國企、三資 9-12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在出口創匯中所占的比重由2010年的28.3%上升到2015年38.6%。除此之外, 民企利潤總額增幅高出國企、三資 9-14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在全行業中的權重持續上升,十二五”期間,民營企業在全行業中占比提高了8-10個百分點,發展速度不但快于國企,而且快于三資企業。
行業結構發生變化。消費類行業好于投資類行業;同一行業中,高端、綠色、新興產品產銷形勢明顯好于中低端傳統產品;零部件行業好于主機行業。與此同時,行業增長速度由快變慢,不同地區和企業的差距越拉越大,江浙粵地區表現出了較強抗跌能力,發展速度明顯快于全行業。2015年1-12月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江蘇明顯高于浙江廣東地區,利潤總額江蘇和浙江地區不相上下,出口創匯廣東地區拔得頭籌,占比9.2%。
投資結構變化--技改投資增速和占比上升。2015年1-12月累計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375萬億元,同比增長18.72%,高出同期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幅(9.75%)近一倍,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已達27.9%,比上年(25.8%)提高了2個多百分點。
轉型升級已然啟動并漸見效。主要表現在政策環境日趨改善,主攻高端頻傳喜訊,夯實基礎初露曙光,創新驅動漸受重視、節能減排助力解困、新興產業發展升溫、國際競爭力在上升。
以上7個方面,從攻高端、夯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對外開放等不同側面反映了行業的轉型升級確已起步。這既增強了我們應對嚴峻挑戰的信心,也為更多的企業和地區今后該如何轉型發展樹立了榜樣,傳遞出了必須加快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強烈信息。
實物產量雖下降,但產出價值仍增加。2015年約70%的機械產品產量下降;但在此背景下,全行業主營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長3.32%,工業增加值增長5.5%,利潤總額增長2.46%。即:出現了實物產量下降與產出價值量增長的反常現象。
之所以如此,一是得益于產品調整和升級,從而提高了技術附加值;二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了對服務型制造的發展力度,從而增加了服務附加值。許多企業(如正泰、特變電工、大連光洋,以及許多自動化儀表企業),都是依靠這兩條克服傳統產品實物訂單不足困難、獲得較好業績的。
這一現象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傳統產品實物產量下降并不意味著行業必然失去增長空間。只要致力于結構調整、積極鼓勵創新、大力推進產品升級和服務型制造,就可以在實物產量下行的背景下,繼續實現主營收入、利潤和增加值的增長。
維穩信心 喜望發展
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從過去的需求側刺激轉向供給側改革,年度工作著力點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方面。其中“三去”對機械產品的需求在短期內必然有一定抑制效應。
當前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因素增多,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全球貿易仍處于低迷狀態,國內金融市場正在去泡沫和清理債務,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多重困難,企業累計訂貨也仍處于負增長狀態。預計機械工業相對低迷的態勢仍將延續較長時間。
2015年以來行業處于緩慢回升狀態。一季度宏觀經濟出現一些向好跡象,機械工業總量中權重高達30%的汽車行業產銷實現平穩增長,新能源汽車仍保持高速增長,機械工業總量中權重約為25%的電工行業利潤快速增長,工程機械行業出現止跌回穩跡象,
機械產品進出口雖仍為負增長,但3月出口增幅由負轉正。
總之,今年初的經濟運行數據有喜有憂,但總體還比較平穩。相對于工業中其他多數行業而言,機械工業開局尚可,增速已重新回到高于全部工業平均水平的正常狀態。
總體而言,2014年以來機械工業的運行態勢,將呈“L”形走勢。今后一段時期(包括2016年)預計將在底部區域繼續運行一個較長時期,直至轉型升級明顯收效,方可進入本輪經濟調整的回升階段。
預計2016年機械工業態勢良好,工業增加值比2015年增長5.5%左右 ,主營收入和利潤增長3.5%左右,出口創匯增幅下行趨緩并有可能由負轉正。主要分布于典型的投資類產品行業、與消費、民生、信息化、節能減排、更新改造關系更為密切的行業和高端產品 、新能源汽車行業。